前记:2007年冬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基金会(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Initiative Foundation, USTCIF)刘志峰君来美访问,圣诞前夜到亚利桑那州,约我做科大口述历史。访谈两日,由UA 物理系研究生苗,张二位(均为科大校友)协助记录。口述录像二十余GB,但内容仍是挂一漏百。事后,又想起“挤开国门时代”旧事数则,草记如后,算是笔述历史。终归时间久远,记忆难免疏漏不确。当事同仁同学若发现有误述,敬请赐告。预致谢意。
        

挤开国门的时代

2.里通外国的90028-USTC-CN

方励之

         2008年2月6日,戊子春节,接科技大学张家铝教授(05届院士)来信。老友张从不用Email,Skype等新潮通讯工具。为支援中美国营邮政事业,他十年如一日坚持用信纸信封邮票与我通讯。他这次用的信封,还是二十年前科大的正式信封,上印有Telex 90028-USTC-CN字样。这使我想起了一则里通外国的小故事。
         近代中国的开放始自合肥人李鸿章等推动的洋务运动(公元1872)。中国的第一个电报局也是他和盛宣怀主持的招商局办的。不过,李宰相并没有让他的家乡遭受洋污染。直到1980年代初,合肥市最大的邮电局——长江路和徽州路口的邮电局,也不能直接打电报到国外,出洋的电报要送到上海转发,可能还是由李盛招商局的电报大楼处理。不奇怪,那时,北京也难发国际电报。1979年10月,国际理论物理中心(ICTP)的A. Salam教授获诺贝尔物理学奖。当时我在北京,想打个祝贺电报。我骑车从北大出发,一路的邮电局都不提供民用的国际电报服务。一直到北京西单的电报大楼,才算有人受理。那次钱带少了,除了地址姓名等必不可少的字之外,电文只有一个字congratulations。受理人说,你这个字很长,也算一个字,你赚了。
         所以,我担任科大的校行政职务后,第一件决心要办的事就是建立科大的电传(telex)。七十年代后,学术机构之间用telex通讯,在国际上已很流行,它比电报方便,快捷,而且省钱。在北京,中国科学院有电传。北大也有电传,放在外国留学生管理单位。许多同事和我多次建议科大建电传,但答复都不得要领。不清楚是由于政策禁建,还是技术不能建。科大没有科学院的级别,也没有北大那种外国留学生,可能不够格。1984年9月,我到校长办公室办公的第一天,同管惟炎商量,如果政策没有明确说不准,而技术又允许,我们就建,管完全同意。随后,我们找到六系(电子工程系)的内行教师(忘了姓名),请他们去邮电局找技术内行,问清楚合肥是否可通telex。回音当天就有了:完全可行,而且不难。
         于是,我们请邮电局立即建。几天就完成了。科大的电传号是90028 USTC CN。此后,科大的一些正式信纸信封上,印有这个号。电传机放在校长秘书辨公室的一个套间里。许多科大教师和学生办理出国事务,都使用过90028 USTC CN。
         90028 USTC CN甚至成为科大一时之景,因为它是合肥(也可能是整个安徽的)第一台公众可用的电传。1984年秋,电传机吸引了合肥其他的教育等单位的人员来参观。有人用手摸着电传机,一脸惊奇地问我们的秘书:“这玩意儿能通国外?”有一次,一位地位稍高的人参观后,悄悄地问我:“你们装这个,算不算里通外国?”哈哈,果如诗云:
         “宰相合肥肥亦瘦,电报原来是内奸”。
         日谍从明码电报探得“高升号”航期,日舰在丰岛附近将其击沉,甲午战始。“高升号”千余遇难士兵皆为我合肥肥西一带子弟。招魂碑至今仍矗立肥西。
         至此,才有点明白,到1984年,即1978“国门开放”之后的第六年,电传还不得普及的一个原因是,虽然没有政策禁建,但也没有文件指示建。万一再有那种电文被探事件,如何说得清?为官不言自明的要诀之一是,凡没有饬令开放的地方,切勿自行开放之。或更一般的公式:“凡没有饬令XX的,切勿自行XX之”。试图自行挤开国门者,责任只有自负了。



2008年2月7日,Tucson






本文最初发表在cnd.org